球王会官网从2023至2024年,中国境内威士忌生产项目已经从24家增至45家,覆盖12个省市和自治区,一年间项目数量布局翻了近一倍。
这也说明,中国威士忌产业的崛起,已不局限于贸易、流通等下游阶段,而是进一步延伸至生产球王会官网注册、项目建设等上游领域,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了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以及从业者、消费者的多方关注。
随着多个中国威士忌工厂的建成和投产,明年市场也将陆续迎来“中国造”的威士忌产品,这也让2025年成为检验中国威士忌初步成果的起步之年。那么,对酒商来说,明年是不是一个可以入局国产威士忌的时间?
2024年11月,两家国内威士忌工厂接连发出的最新动态,让行业与从业者都对中国威士忌有了更高的期待。
11月19日,投产已满3年的崃州蒸馏厂发布了首款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崃州”以及单一调和威士忌品牌“百利得”,同时两大品牌旗下首款创世版产品也进行了限量发布,官方售价为399元/瓶,分别发售10000瓶。
据微酒了解,这两款产品的桶陈时间虽然不长,但不论是调和八种桶型原酒的融合方式,还是产品的完成度以及风味层次,都超出了不少威士忌爱好者的预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酒厂做好本土威士忌产品的可能性球王会官网注册。
此外,从2025年第一季度起,崃州蒸馏厂也将正式向市场推出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以及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的流通产品系列。
在11月15日,已经筹建三年的帝亚吉欧云拓威士忌酒厂及游客中心在云南洱源县举行了落成典礼。帝亚吉欧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洋酒公司,拥有众多世界顶级的烈酒品牌,云拓威士忌酒厂的建成不仅意味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威士忌产区的版图,也让中国威士忌产品有了更高的起点。
在这两家酒厂之外,去年12月保乐力加投资建成的叠川威士忌酒厂已经推出了第一款中国原产纯麦芽威士忌产品,投资超30亿的郎酒·峨眉山高桥威士忌酒业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更多优质产业资本的加入乃至于白酒大佬的入局,都让2025年的中国威士忌市场变得更具看点。
尽管在中国酒类市场的占比还不足1%,但威士忌在全球酒水市场是当之无愧的“烈酒之王”。
根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经贸研究院数据球王会官网注册,2023年全球酒精饮料市场销售收入约1.6万亿美元,其中啤酒占36%(5800亿美元)、烈酒占比为33%(5250亿美元)、葡萄酒占比为21%(3300亿美元),其他酒精饮料占比为11%(1700亿美元)。
而在全球烈酒销售收入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威士忌、中国白酒、伏特加+金酒,市场规模分别为1441亿美元、1073亿美元以及998亿美元。显然,威士忌与白酒均在全球烈酒市场中居于领先位置,但相比中国白酒,威士忌是除中国以外地区消费量最大的烈酒品类,在国际市场有着更大的市场规模与更广泛的消费基础。
与此同时,威士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在加速。从官方数据看,过去5年,威士忌对中国的进口量增长了50%,进口额增长了200%,成为中国市场为数不多实现正向增长的酒水品类。
种种数据都在告诉我们,威士忌是一个可以在全球市场流行的酒种,尤其在规模不足百亿的中国市场更是有着广阔的增长前景。
有行业人士认为,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酒企开始推出本土化的威士忌产品,但目前中国威士忌仍旧处在萌芽期,整体的技术少、规模小,缺乏领头企业,也还没有形成消费氛围,这既是国产威士忌需要突破的一些难点,也是本土品牌向前走的机遇。
相对于处于成熟期的白酒,盘整期的葡萄酒以及高度资本化的啤酒,未来国产威士忌对于经销商来说是否会成为一个机会点?2025年,又能否成为一个好的入局时机?
在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委员会理事、香港酒业总商会中国烈酒和葡萄酒委员会主席席康看来,“时机不差,但一定放平心态,中长线耕耘会有更好收获。”
席康认为,任何酒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一定都是厂家与经销商共同配合成功的结果。基于目前威士忌品类在中国尚处于萌芽期、及包括酒类消费在内的中国消费品市场面临通缩压力的现实,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威士忌厂家主销中高端产品价位段定位不能高于中国白酒目前新主流价位段(代表产品水晶剑、青花汾20、习酒1988),厂家必须要有成交价百元价位以内的优质优价谷物、调和威士忌满足大众主流消费(类似吉亚帝欧的Johnny Walker红方、黑方产品定位)。
第二,前期不要给经销商太大压力,作为新品牌的中国威士忌,能够保证经销商、团购终端、渠道的足够利润;近年来大牌日威、苏威因为价格倒挂、互联网未严格控价的问题,有不少经销商放弃了经销合同。
第三,厂家在产品导入的前3年,要有置前性投入心态和切实人力、物力投入落地,来配合经销商耕耘终端、消费者品鉴和体验等等;尤其是目前大经济环境,更要把对经销商和市场的支持落实到实处。
总的来说,中国威士忌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耐心耕耘的行业,目前仍旧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优质产业资本以及越来越多白酒巨头的加入,会加速品类的发展与消费者培育,值得经销商的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